近年来,我国快递包装问题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压力。2020 年,我国快递包装废弃物总量超过 1000 万吨。2021 年,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 1000 亿件,快递包装垃圾还将继续增加。此外,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也变得更加迫切。
面对这一形势,我国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也在不断深化。从快递运单电子化到包装减量化,从推广可循环包装产品到加强可循环快递包装基础设施建设等,我国快递包装标准化、绿色化、循环化水平显著提升,正在积极探索规模化替代传统包装的路径。2020年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《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的意见》,提出推进快递包装 "绿色革命",明确了2022年和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的量化目标。不久前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、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通知,决定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,组织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。
实现可回收快递包装的大规模应用确实是当务之急。还原到消费场景就会发现,数量庞大的快递可回收包装中很难找到这个数字,主动使用的商家仍是少数。有调查报告显示,67.1%的消费者表示没有接触过可回收的快递包装,不了解,也没有见过专门的回收网点,有的可回收包装甚至直接当做生活垃圾丢弃。
围绕包装如何 "绿起来",快递业探索出了一套技术路径。只是,无论是回收利用,还是使用环保材料代替,都存在不易克服的成本问题。据统计,如果全部改用可降解塑料袋、环保胶带,按2020年业务量计算,全行业将增加成本187.9亿元,占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的2.1%左右。有分析人士认为,使用快递回收箱暂时没有成本优势,但存在额外的社会成本:快递小哥来去匆匆,缺乏承担回收任务的时间和意愿,消费者认知水平不一,配合程度参差不齐。
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,需要全链条发力,从各方面降本增效。比如,引导寄递企业围绕绿色包装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创新,从源头上降低成本;还可以在降低回收难度上下功夫,比如,国家邮政局正在探索构建邮件快件包装回收的 "逆向物流 "模式。还应加强政策引导,对绿色包装生产、绿色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、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建设等项目,在资金、信贷、债券等方面给予支持,促进包装减量化和绿色回收新模式、新业态发展。
此外,要注重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,让绿色消费成为一种生活习惯。有时还需要激励机制。某邮政快递企业联合电商平台新铺1.3万个绿色回收箱,2021年 "双11 "期间每天准备50万个新鲜鸡蛋,给参与快递箱回收的消费者。或许还有值得唤醒的价值认同,比如在网购下单时,可以增加付费使用绿色包装的选项,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愿意为环保出一份力。
我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,有时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生活成本更低,但一定是更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。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,需要做好生产、使用、回收、处置的全链条治理,也需要企业、行业,甚至不同城市、地区之间的多个环节协调、配合。这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。我们的每一份努力,不仅是为了实现更负责任的生活,也是为了塑造更美好的环境,建设美丽中国。